close
(最近吃喝玩樂沒營養的文章寫太多, 決定要正經一點)
上週幫畫廊翻譯一篇文章, 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中文書寫與法文書寫有很大的差別
這件事我當然很久以前就知道,
只是透過翻譯這件事, 把這中間的不同看的更清楚
先把話說清楚,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中文書寫與法文書寫的不同
我完全沒有要說中文不如法文, 或法文不如中文
只是這兩者的書寫方式不同, 我想創造出來的文學也會大相逕庭.
我擷取一段我要翻譯的文章讓大家看一下
引自 : 當代藝術新聞, 2007.07, no. 30, p82, 內容介紹一個叫高增禮的中國藝術家
【............雖然離開中國,旅居法國近十年,但他的精神成長中從未離開過中國. 以遙遠的眼光俯視中國,並對中國的舊事產生興趣, 所涉及到的中國也許不完全直接與他本人的生活經歷有關, 時而來自本身的回憶、時而來自夢中的反拷、時而來自想像, 這些構成記憶的圖像,更多是以視覺及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為參照, 尋求一個宇宙,一個在運行、舞蹈、真切的永恆, 如那古老行星千年醞釀的古文化-融合古代的傳統及當代的事件,即為他創作的反思和主題.
高增禮他總是游離於東西之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 他對於各種材料有著特殊的敏感, 他的藝術文化是以各種材料的綜合方式永久地滲透在他的作品中, 這就是他的藝術文化起源表現的十分明確. 高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並不應該是毛澤東時代的產物, 他通過自己特有繪畫語言來解決當代 « 毛時代情結 ». 中國文革的紅色暴力歷史是他長期反思和所要表達的東西, 他近期著手創作的線索以文革遇難者場景記實為切入點, 追蹤歷史眾生生命痕跡穿透歷史的迷霧。............】
在翻譯時, 我很自然的, 也不得不把每個字句都用放大鏡來看, 為得就是要看懂他究竟要講什麼, 否則翻譯出來的文章也不精確.
於是我就遇到一些疑問, 比如說 :
1 « 雖然離開中國,旅居法國近十年,但他的精神成長〝中〞從未離開過中國 »
那個成長中的中, 到底有沒有意義 ? 或者其實是個贅字 ?
(我這樣計較, 會不會太龜毛 ?)
如果這個〝中〞有意義的話, pendant (就是英文的during)這個字就要搬出來用一下, 但是接下來的 〝從未離開過中國〞的主詞就找不到了
所以這句話應該是 : 他的精神成長從未離開過中國
2接下來那句話很長. 我自己加了個句號, 把它拆成兩句. 第一句 :〝以遙遠的眼光俯視中國,並對中國的舊事產生興趣, 所涉及到的中國也許不完全直接與他本人的生活經歷有關, 時而來自本身的回憶、時而來自夢中的反拷、時而來自想像〞
這句話的主詞有兩個, 第一個並沒有寫出來 : 高增禮
〝高增禮以遙遠的眼光俯視中國,並對中國的舊事產生興趣〞
第二個主詞很不明顯 : 所涉及到的中國
所涉及到的中國是什麼意思 ? 中國的照片 ? 中國的舊事 ? 中國的回憶 ? 還是中國的一切 ?
第二個句子或許可以提供點線索
〝這些構成記憶的圖像,更多是以視覺及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為參照, 尋求一個宇宙,一個在運行、舞蹈、真切的永恆, 如那古老行星千年醞釀的古文化-融合古代的傳統及當代的事件,即為他創作的反思和主題〞
所以我推測, 之前那個〝所涉及到的中國〞, 後面應該要多這幾個字〝記憶圖像〞
至於這句話, 〝如那古老行星千年醞釀的古文化-融合古代的傳統及當代的事件,即為他創作的反思和主題〞
我想很久, 還是沒有辦理把『古老行星的千古文化』和接在後面的『融合傳統與當代做為創作主題』找到一個合理的關係.
行文至此,
大概可以感覺到譯者的重要. 我對這篇文章的推測與理解都會影響我譯出來的文章. 更不用說, 在面對某些有文化差異的措詞用語時, 翻譯人員的個人見解及對雙方文化的了解將因此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 : « 毛時代情結 » 要怎麼翻 ? 首先我也不確定〝情結〞這字眼有沒有相對的法文字, 如果沒有的話, 〝情結〞是什麼意思 ? 總不能翻成情緒的死結之類的吧 ?!
在翻譯的時候, 字裡行間的曖昧模糊, 充滿想像空間的地方也不是很容易翻
比如說〝他近期著手創作的線索以文革遇難者場景記實為切入點, 追蹤歷史眾生生命痕跡穿透歷史的迷霧〞
這篇文章寫不完中文書寫與法文書寫的不同, 簡單講 « 主詞 »就好
1 這個句子 :
« 雖然離開中國,旅居法國近十年,但他的精神成長中從未離開過中國»
很明顯的沒有主詞
改寫成法文就要變成 :
高xx雖然離開中國,旅居法國近十年, 但他的精神成長從未離開過中國
第2個例子 :
« 以遙遠的眼光俯視中國,並對中國的舊事產生興趣, 所涉及到的中國也許不完全直接與他本人的生活經歷有關, 時而來自本身的回憶、時而來自夢中的反拷、時而來自想像»
要加上, 要改主詞
這好像是一件 芝麻小事, 不過, 我想我一定有吃過這個問題的虧
尤其在我法文爛的要死的年代(現在也沒多好)
一個句子的主詞不清不楚, 換了也沒交代
老師朋友看半天, 常常看不懂我在寫什麼, 抬頭起來問說 : 這句子倒底在形容誰?
但是, 對我來說, 卻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因為, 我是用中文思考在看法文
大家在看這篇原文時, 我想原則上應該跟我一樣 : 不會看不懂, 也清楚文章意思. 但這文章要是一字不漏的翻成法文就有問題
光是個主詞就找不到, 人家哪知道這是在寫什麼.
這就是我想講的, 中文書寫的句子的構成裡, 對主詞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 同一個句子主詞換了, 我們還是看的懂. 句子跟句子間的有很大的空白, 讓我們讀者推演與詮釋. 法文, 就我而言, 相對的嚴謹. 主詞沒出現, 動詞要跟誰做時態變化 ? 形容詞要陰性陽性單數複數 ? 一切就是要講清楚, 說明白.
舉個簡單的例子 :
我初學法文時, 有朋友寫了這樣的句子, 中文是 : 天氣好冷, 我好想哭
翻成法文老師看不懂, 打了個問號
同學去問老師為什麼打問號 , 老師說, 這兩句話沒關係怎麼會湊在一起 ?
同學解釋了一下, 老師說應該要寫 : 天氣太冷, 使我好想哭
有感覺到不同嗎 ?
因果關係要交代, 不交代讀者不會幫你想
主詞也順便被改成同一個了.
這就是我說的句子結構要蓋好, 字裡行間講清楚說明白, 不要來那套 : 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沒有要說法文比較好, 我要說的是這樣的不同,
肯定使這兩種語言在文學上有不同的造詣跟趣味
以上臭蓋大論由覺得中文寫作真自由的本兼職翻譯小姐所做
Ps :1我的專長並不是文學, 不是語言學, 也不是翻譯, 這裡講的都是我個人經驗與見解. 若有專業人員經過, 就敬請賜教吧
2有件事不得不提(其實是自己愛碎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很多藝評文章寫得高深莫測, 讓人摸不著頭腦. 有的把藝術家講成神, 把作品講成神的創作, 比作品本身的可看性高 ; 有的句子簡直就不是中文, 就像從英文翻譯來的, 非常有ㄒㄧㄠˊ問. 對於這種文章, 我通常以一目十行的方式解決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