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了. 當世界各大都市都在舉辦煙火大賽的時候, 我們巴黎可是什麼都沒有啊 !!! 香舍里榭大道被說的一付多浪漫, 去的朋友說就是大家各喝各的酒, 各聊各的天. 沒有節目沒有主持, 當然也沒有倒數這種東西. 我不禁想著, 怎麼每年都還那麼多人去啊 ? 是有那麼多人被騙就對了 ? 好險發先生有先見之明, 死不肯去湊熱鬧 台灣的yahoo新聞報導. 標題 : 跨年之夜法國400輛汽車被放火焚燒, 旁邊放的照片恰好是凱旋門. 害我不禁有點生氣想雜唸幾句 這樣的編排是想讓人覺得那400輛車就燒在凱旋門旁 ? 還是講到法國只會想到凱旋門和香舍里榭大道 ? 這樣的編排到底是無意識的刻板印象的結果 還是刻意引起的騷動和製造恐怖感 ? 真是太不專業太不嚴謹的作法 影像與文字的交互作用不容小覷, 掌握不好就不要硬加圖片吧 新聞台不就是要替我篩選各種新聞資訊嗎 告訴我重要的 實用的 那些無聊的新聞, 就該刪掉 那些製造聳動的作法, 一點意義也沒有 這年代看新聞 要有當偵探和改錯字的精神及態度
- Jan 04 Thu 2007 17:15
巴黎的新年
- Jan 02 Tue 2007 23:57
六小時的畢爾包

圖片是發先生和發媽媽昨兒個 去了西班牙發爸爸媽媽就住在黎邊境30公里的城市 動不動就去西班牙買菜 跟之前我住的史特拉斯堡有異曲同工之妙 坐公車就可以去德國買菜(可見法國菜比較貴)Saint sebastien靠海 大大的沙灘 算美的城市到處都是美麗的商店 以西班牙慵懶的作息招呼客人我們居然看到這種開店時間表11:00~13:30 17:00~19:00我知道西班牙的午餐時間是下午兩點到四點 但是 有必要這樣做生意就對了?今天 去了畢爾包Bilbao開車約要2小時跟法國人出門玩 當然也不能要求早上8點出門睡得差不多洗個澡 開車到當地已經中午12點半我心想:可好了,再吃個飯就下午兩點. 五點回家的話,只能逛3小時….哪來時間去古根漢美術館?畢爾包市中心不小 也挺漂亮 各時期的各種建築蒙太奇式的拼在一起我到挺喜歡這種沒有程式規劃的規劃一樣有小小的街, 滿街的商店與餐廳, 和到處購物的人們豐盛又不貴的飯後(西班牙的物價的確是可親近多了), 發先生問路去古根漢還好 不遠在看到那怪異的建築後, 朝聖式的 哇了一聲 門票當然貴 不過裡面逛起來算舒服 就差了沒椅子坐果真是為當代藝術量身訂做的美術館內部空間夠大 簡單 又處處充滿巧思將建築與週遭的環境結合的很好沒有被關在建築物裡的封閉感在美術館內散步與在美術館外散步 感覺都一樣的天人合一館內的作品嘛 我就有點忽略了任性的想著 反正最重要的作品是建築本身六點半 黃昏踏上回家的旅程見識了發爸爸堅持走捷徑然後花更久時間的本事後終於到家結束6小時的畢爾包之旅
- Jan 02 Tue 2007 23:51
平安夜流水帳

圖片是前菜:鵝肝配紅酒梨24號起一大早為了坐七點多的火車,前往發媽媽家:bayonne過聖誕五個小時不短的車程 因為之前考試的累和壓力,我一覺醒來已經快到波爾多了跟隔壁的先生聊聊天 聊聊他越南認養來的女兒 跟認養來的貓咪聊聊法國有的沒有的 他就下車了窗外雪白一片的霜一個半小時後 就到了bayonne天氣很好跟發媽媽打了招呼 親親 然後偷偷去買見面禮發哥哥還是一樣的帥氣 穿衣服依然相當有品味午飯後 去了臨鎮biarritz逛逛看看海 散散步 買買要寄給sheila的紀念品就回去休息 睡覺的意思平安夜的晚餐 好吃 但不至於太撐喝了少喝的香檳 當然是慷慨愛享受的發哥哥帶來的發爸爸一貫的猛拍照晚飯後 (其實也晚上11點多了) 去望平安夜午夜彌撒 又臭又長半夜一點回家拆禮物 受寵若驚 大家對我太好 這一天 真是漫長 從早上五點45到凌晨快兩點但是是舒服的大家對我 像是家庭的一份子很自然 不用太矯揉造作不想聽法文 就把耳多關起來發呆 輕鬆的很算是愉快的平安夜
- Dec 23 Sat 2006 03:11
耶誕節前的考試

今天 又考完了一科 後天 要去南部過聖誕 考的好不好 肯定是不好吧 我只知道 我很累 可能是年紀大了 容易累 唸書也沒辦法很專心 又一直怪自己 雖然考完了 沒有胃口 可能也睡不好 雖然 剛剛在考試的時候 累的差點睡著 都怪那熱的過火的暖氣和大家振筆疾書散發出來的元氣 以及把外面冷空氣狠狠隔絕緊閉的窗 每次 每次 考試的時候 總是要問自己一次 為什麼要隔著一個語言學習 ? 考申論題 我寫的文章總是很短 難聽點就是沒屁可放 好聽點就是用第二外語寫作真的很難 同樣的書 看中文可以一小時 看法文可能要十倍或者更多 還不一定懂 那麼 為什麼要留學 ? 為了一個美麗的文憑 ? 到底留學這件事有沒有意義 ? 當然 是真的很多書 台灣都沒有 當然 是真的很多思考方式 跟我之前熟悉的很不同 當然 是真的很多做學問的方式 比起我之前學的嚴謹很多 只是 這些這些真的值得 ? 值得多少比起在台灣求學要多餘的付出 ? 要知道 語言的問題 不只是語言 要得到認同還有文化問題 意思是 我申論的方式也要採取法國人的 舉的例子也要是法國人能懂得 意思是 要懂他們的文化懂他們說話的方式 才能寫出一篇說服老師讓我及格的文章 或許是這樣才讓留學有意義 因為我們會懂另一個文化 被逼著董另一個文化 能體會把自己忘記 嘗試進入 歸順於另一個文化 才能體會原來這件事 是這麼不單純不簡單 (照片是上學路徑一景)